
数字游民先驱Pieter Levels在2015年时就做出了预测:2035年,全球数字游民的数目会达到10亿人,数字游民的发展过程也将迎来第四次浪潮:
– 第一次浪潮:互联网发展时期(2007-2013)
– 第二次浪潮:数字游民成为趋势(2014-2020)
– 第三次浪潮:全球疫情冲击下的远程办公模式(2021+)
– 第四次浪潮:多城市迁徙生活模式(2027+)
自2021年以来,远程办公已经逐渐在美加、欧洲和澳大利亚等高收入地区成为主流,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生活城镇也是远程办公带来的直接后果。
「数字游民」这个术语变得不那么重要,我们看到的趋势将是人们会有一个「中心住所Hub」,然后根据自身喜好在多个城市之间迁徙(拿我来举例子,里斯本是我的大本营,每个月在欧洲其他国家旅行)。不同的地方将满足远程工作者对于不同利基市场和亚文化的需求,比如说喜欢足球的可以住在足球发源地,喜欢动漫可以去日本,喜欢瑜伽冥想可以去巴厘岛…
根据最受欢迎的数字游民网站Nomadlist的数据显示,数字游民的普遍特征为:
– 男数游一般都是夜猫子+健身狂人;女数游则是早鸟+关注灵性成长
– 平均年龄集中在30岁左右
– 男数游最常见的工作是软件工程师、创业者和网站开发;女数游最常见的工作是创意、市场和创业者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常见的数字游民工具和服务网站供大家参考:
– Nomad List:数字游民居住城市排行榜和信息大全 https://nomadlist.com/
– Working Nomads:远程办公招聘网站
https://www.workingnomads.com/jobs
– Teleport:对比全球城市选择合适的宜居地
https://teleport.org/
– TripIt:旅行规划网站
https://www.tripit.com/
– Workfrom:远程办公地点指南
https://workfrom.co/
– Numbeo:计算一个城市的生活成本
https://www.numbeo.com/cost-of-living/
– Where Can I Live:移居城市信息大全
https://wherecani.live/
– Visa List:数字游民签证大全
https://visalist.io/
– Remote Year:数字游民长短期旅行团
https://www.remoteyear.com/
– LiquidSpace:共享办公空间
https://liquidspace.com/
– Safety Wing:数字游民健康保险
https://safetywing.com/
– Rebase:葡萄牙数字游民签证服务
https://rebase.co/portugal
– 巴厘岛数字游民签证:https://bali.com/digital-nomad-visa/
选择数字游民生活需要考虑的风险:
– 孤独感: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在旅行中结交朋友,数字游民的生活可能会让你感到孤立无援甚至引起身份和存在主义危机。
– 搬家成本:频繁更换地点会耗费时间、精力和金钱。
– 文化差异:数字游民需要适应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可能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和努力。
– 财务风险:数字游民通常是独立自由职业者,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 健康风险:长期坐在电脑前工作和频繁旅行可能导致肌肉疼痛、视力问题和心理压力等健康问题。
更多关于数字游民的文章可在公众号搜索关键词「数字游民」,或者加入我的知识社群CY CIRCLE,点击专栏阅读。

这周补了一部老电影《海明威与盖尔霍恩》。不禁感慨生命中能找到亦敌亦友的灵魂伴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相互成全又相互竞争,尽管不能长久走下去,但相遇相知已足矣。
看完电影后,又单曲循环了很久Sinéad O’Connor的《Drink Before the War》。Sinéad用独特而富有感染力的嗓音传达出对战争和暴力的强烈情感。想起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海明威传记的影响,向往那冲锋陷阵肾上腺激素飙升后又可以徜徉恣肆的作家生活。现在才意识到历史有选择地忽视了对他背后女人的刻画,也美化了暴力和战争的愚蠢和惨烈,战地记者这个职业其实最好不要存在。
最后分享一段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获奖感言。他其实在获奖后并没有前去瑞典领奖,一方面他认为卡尔·桑德伯格和伯纳德·贝伦森比他更有资格获奖;一方面他还没有从连续两次几乎致命的飞机失事中恢复过来。他委托当时美国驻瑞典大使宣读了他的诺贝尔获奖演说。
「写作,在其最佳状态下,是一种孤独的生活。作家机构和组织可以帮助作家缓解孤独感,但在帮助作家提高写作水平上面并无益处。当作家摆脱孤独时,他的公众地位会有所提升,但是作品水平却会下滑。因为作家需要独自完成工作,如果他足够好的话,则必须要每天面对永恒的孤独。
对于真正的作家来说,每本书都应该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他需要为无法超越的成就再次做出努力。他应该总是尝试一些从没做过的事情,或者别人已经做过却失败的事情。如果运气好的话,他就会成功。
如果只需要换一种方式写出已经写好的东西,那么文学创作将是多么的简单啊!正是因为我们过去有这么多伟大的作家,现在的作家才会居无定所且孤立无援。
我作为一个作家说得太多了。作家应该写下他想表达的内容,而不是靠嘴去说。谢谢大家!」

阿西莫夫是我的写作效仿对象之一,这位多产的大师一生写了500多本书,从被誉为科幻经典的小说,到对文学典籍的评注;从正儿八经的历史指南,到插科打诨的打油诗集… 除此之外,他还在业余时间写了9万多封信和1600多篇论文。
我和阿西莫夫拥有共鸣的地方:
– 都是不折不扣的书虫
– 没有身份认同感的移民
– 总感觉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外来者
– 父母忙到爆从小需要独立自主
– 拥有不安分的头脑对什么都超级感兴趣
– 不怎么努力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 高度自治精神以至于无法再为他人打工
…
尽管迫于生计阿西莫夫需要一直混迹学术圈读到博士,做一些不喜欢的研究和工作,但是宇宙却在冥冥之中没让他实现他为自己规划的道路。阿西莫夫在晚年总结道:「我一直认定自己会成功,但没想到成功的方式竟是如此」。
最近经朋友推荐,做了不少玄学测试(Human Design & Gene Key,测试地址:https://wn.nr/gkkvUNU),结合其他做过的数十种不同的心理人格测试和四柱八字,我发现应该好好培养对宇宙发出信号的反应能力,而不是因为无法进行科学解释而选择忽略,或者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去安排一切。
艺术创作便是一个从小到大都环绕我身边但却被我无数次拒绝的信号,直到突如其来的疫情搅乱了我所有的计划和安排,我才开始在独处的宁静中听到了来自内心的呼唤。就像阿西莫夫一样,虽然迫于生计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但是却不应该完全抛弃我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和职责。记住Beauty awakens the soul to act,只有发自内心的创作和行动才能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带来光芒。

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总需要一个可以效仿的榜样,我目前的榜样就是Aubrey Marcus了。
Aubrey Marcus是一位知名的企业家、作家和播客主持人,他的创业公司着重研发保健品、健身设备和个人护理产品,他在节目中则探讨有关健康、个人成长和灵性的话题。
最近一位新关注我的大V好像突然点醒了我的calling,因为我从小就对神秘和体验类的东西很感兴趣,自己也有不少灵性经历,并且勇于尝试一系列别人不敢碰或是碰了就完蛋的动植物和化学物质,以前受困于传统教育和保守的社会准则,担心被视为异类,也害怕鹤立鸡群。现在我们则处于一个新的阶段,许多像我一样有意识的人不再是孤军奋战。
就像Aubrey一样,有太多的人对他这两年的转型感到不解,怎么就从一个年轻有为的创业家突然变成满嘴死藤水的神棍了呢?但是总有人要迈出这一步,让普罗大众看清世界的真实样貌,联结真实的自我,释放应有的潜力。
宇宙之大,我们目前了解到东西不过是沧海一粟,人要有勇气和责任承担这一世应尽的义务。
If not you, who else?

1. 今天去探一家五星好评的按摩店,按摩师傅长得不能说是和若日尼奥一模一样吧,也是大差不差!他是20多年的瑜伽和冥想老师,曾经有两年每个月都要去亚马逊丛林进行一次Ayuhuasca trip(我尝试一次得到的信息到现在半年了还没消化掉),难怪一见面就觉得他的能量不可思议(可能也和颜值有关)。
我发现在我生命出现的「人相」也是随心而变的。当我心情舒畅,能量维持在一个高频且稳定的状态,遇到的志同道合的人也逐渐多起来。就像我刚从亚洲生了一场大病回到欧洲后,身体恢复健康,又得到里斯本阳光和海浪的滋养,接着遇到一群可以陪我疯嗨的朋友,也邂逅了久违的crush。
生命之道在于找到可以滋养自我的能量场,无论是交友还是选择环境,大胆尝试,然后仔细聆听内心的感觉,总会有找到平衡状态的那一天。
2. 修心和健身一样,欲速则不达。
在心和身体的力量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却要做出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事情,反而容易受伤。
正精进的含义在于在正确的道路上用正确的方法修行,每个人每时每刻的状态都不同,更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当下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无论何时都要先把基本功练好,不要急于求成走上歪门斜道。
再次推荐法心老师的「离苦」课程。
3. 在16世纪中期,出生于葡萄牙里斯本的艺术家Francisco de Holanda开始进行一系列神秘的绘画创作,他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年的时间中笔耕不辍,最终发表了著作《世界时代的形象》(De Aetatibus Mundi Imagines)。在这常年创作的期间,他开创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找到了精神支撑,探索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尽管深受文艺复兴时期形象艺术的影响,但他也在宗教画作中另辟蹊径,穿插了几何学和天文学元素,给自己的艺术作品带来一种未来主义的气息。他的绘画作品和著作中贯穿着对对称性的迷恋,将对称性视为上帝存在的完美证据,这与他同时代的伽利略坚持的观点一致:「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语言」。
免费在线作品欣赏:http://bdh-rd.bne.es/viewer.vm?id=0000137315
4. 比较20来岁和30来岁的差别,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对自己的容错率不断提高。以往很怕犯错,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极致,虽然也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但总要做巨大的心理准备,犹豫间导致失去很多机会,且内耗很大。
今年自信心好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在CrossFit训练的时候,去年还畏手畏脚,今年本着「输不丢人,怕才丢人」的原则,无数次主动将自己暴露在「全场我最菜,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的环境下,反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当你不再畏惧别人的评价,只和自己比赛,在时间的加持下,总会有看得见得喜人进步。
同时,我对新人的容错率好像变得越来越低,也许是已经有个固定的朋友圈子不再想重新花费时间认识新人,也许是已经养成了识人的直觉,新朋友如果搞砸几次邀约就再也不想和他们出去玩了(比如突然放鸽子,聊得内容无聊),毕竟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凡是不能让自己得到能量增长的人和事都要远离。
世界很大,总有一波人会和你产生交集和共鸣;世事无常,无需强求人们在你生命中存在的长度和深度,缘起缘灭,全然接受。
5. 我的室友「托尼老师」是里斯本赫赫有名的理发师,他这周在市中心的五星级酒店举办了「夏日发色趋势」秀场,邀请了不少当地名流前来观看,我也终于有机会穿上露背装大高跟,体会下久违的纸醉金迷的名利场了。





CY|CIRCLE


欢迎加入理想屯读者/听众知识社群:CY CIRCLE
点击「阅读原文」或登录https://cycircle.carrd.co
成为尊享版(£333)或者阅读版(£99)会员:
阅读16万字外文翻译精华和学习笔记
1对1答疑咨询 + 微信社群 + 线下活动
每周更新,一次付费,终生受益!
支持数字货币和微信/银联卡支付。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浅谈数字游民信息汇总、海明威电影和命格测试
注册币安获得返佣: https://accounts.binance.com/en/register?ref=MKOOSEO4
okx获得返佣: https://www.cnouyi.care/join/1871789